3.以甘油酯形式**存在于椰子油、山苍子核仁油、棕榈核仁油及胡椒仁油等中。工业上可由**油脂水解而得。将椰子油、水和催化剂加入高压釜中,在250℃、约5MPa压力下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,月桂酸洗涤原料,其中含十二烷酸达45%~80%,经蒸馏得十二烷酸。4.棕榈核仁油法 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。其中棕榈核仁油主要由C6~C18的脂肪酸组成,月桂酸选共信,通常月桂酸占46%~51%。5.山胡椒核仁油法 山胡椒属樟科植物,是一种落叶乔木。山胡椒核果呈球形,果实初为绿色,月桂酸,成熟后为黑色,山胡椒核仁油含月桂酸在30%以上。其他植物中,百度百科月桂酸12酸,如棕仁油、檫树籽油、樟树籽油等亦可用来制取月桂酸。
长链脂肪酰CoA和肉毒碱反应,生成辅酶A和脂酰肉毒碱,脂肪酰基与肉毒碱的3-羟基通过酯键相连接。催化此反应的酶为肉毒碱脂酰转移酶(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)。线粒体内膜的内外两侧均有此酶,系同工酶,分别称为肉毒碱脂酰转移酶I和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Ⅱ。酶Ⅰ使胞浆的脂酰CoA转化为辅酶A和脂肪酰肉毒碱,后者进入线粒体内膜。位于线粒体内膜内侧的酶Ⅱ又使脂肪酰肉毒碱转化成肉毒碱和脂酰CoA,肉毒碱重新发挥其载体功能,脂酰CoA则进入线粒体基质,成为脂肪酸β-氧化酶系的底物。